目前国内白蚁防治发展很快,从灭治蚁害逐步转入白蚁的预防工程,各地大力开展房屋的新建预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白蚁防治药物也有了很多选择,国内生产白蚁防治专用药剂的厂家也在增加,目前国内常用的白蚁防治药物以其剂型来分有水剂和粉剂两种,水剂主要应用于预防白蚁工程,粉剂主要应用于灭杀白蚁。
一、白蚁预防药物(TOP)
预防处理的关键是进行基础毒士处理和木构件预防处理,用化学药物在新建筑物基础内和周围筑成防蚁屏障,断绝白蚁食源,使它无法营巢和无法形成群体,在预防中目前采用长效灭蚁药物,此类药物有较好地驱避、毒杀作用,据有关单位应用后测试,药效能保持15年左右,所以经预防处理的新建房屋,可以保持15年内不受白蚁危害,为用户解除了后顾之忧。过去我国绝大部份省、市均采用具积累性中毒的有机氯农药(氯丹、砒霜等),长期使用该类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有机氯农药具有脂溶性,可在体内脂肪中积累,产生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因此国内农药厂已停止生产该类农药。2001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发布《关于城市房屋白蚁预防使用药剂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11-09),规定:城市房屋白蚁预防使用的药剂应含有毒死蜱、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氢菊酯、氯菊酯+辛硫磷中的一种成分。
根据粤建[2000]113号文《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的规定和要求,现就白蚁预防工程主用药物作介绍:
(一)、毒死蜱DURSBAN(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昆虫系农药化学与毒理学实验室Michael Euiott和英国自然资源研究所J.W.M.Logam等报道,他们的试验证明"以1%毒死蜱的防治白蚁在亚利桑那地区试验(半干旱地区),100%有效期可持续10年以上。在密西西比和南加利福尼亚地区(温带地区)也能持续5年,第六年防效降低至90%;浓度2%时则在亚利桑那、佛罗里达、南加利福尼亚地区100%(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及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均作过验证实验并认同),有效期可达10年以上。毒死蜱是目前国内应用于白蚁预防工程广泛的药物,应用于白蚁防治工程中土壤及墙体处理的主要药物,如毒土工程、防蚁沟等,剂型为40%TC乳剂,优点为:
(1)对白蚁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2)对白蚁的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高灭蚁活性;
(3)残效期长。因其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并能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紧密结合,不易被水流失,不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而失效,用于土壤处理时,药物稳定地保持在原施药地点,达到长效预防的效果。
(二)、氯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性质较为稳定的除虫菊酯。光分解对拟除虫菊酯在表土中的消解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光线很难透过土层1厘米以下,土壤中的光解作用很小,白蚁防治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施药及挖沟毒土处理等方法,药液离表土较深,氯菊酯在土壤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高度的亲酯性,能被任何一种土壤迅速吸附,可避免化合物因水的淋洗而损失。即使它进入水土生态系中,也能被水解、氯化或被吸附不会因为它的使用而污染水土生态系和大气,因为它在水中有与沉积物等吸附表面的亲和性,使之从水中很快消失。拟除虫菊酯为有效的亲酯性杀虫剂,在田间条件下它们能被阳光迅速降解,所以它们几乎不存在从土壤迁移转化,乃至其它环境的倾向。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白蚁防治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考虑到白蚁防治对药剂的基本要求,即对白蚁有效、对人低毒安全、土中稳定性好、有效期长、低挥发、无异味、低成本、易配制等。另一方面考虑到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容易促使害虫产生抗性,而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及残留时期,降低使用量,减少成本,因此我们通常用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毒死蜱)混配。实际用药以建筑物不同结构、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药物浓度,针对性施用,使其药效和白蚁防治的效果达到为理想为目的。
二、白蚁灭杀药物主要有:白蚁灵、迫醚死(PREMISE)、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通常制成粉剂(俗称白蚁粉)。
灭治白蚁必须使用带有传染性的慢性的白蚁粉,传染的途径就是白蚁本身两大习性:
(一)同巢的白蚁经常相互舔舐,这是白蚁粉在同巢白蚁间扩散的主要方式
(二)蚁道上如有少量白蚁死亡,其他白蚁会将其拖回蚁巢分食,但如果大量白蚁死在同一条蚁道,那么这条蚁道很快被封堵,蚁群会另辟新路,所以,白蚁粉必须慢慢发挥作用。
白蚁粉的用法:少量多点。白蚁粉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让白蚁带回蚁巢,因此,尽可能多开几个点、把白蚁粉喷在白蚁的身上,每个地方只喷少许、以不阻碍白蚁自由活动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