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金
庄天勇 梁梅芳 饶绮珍 王春晓 黎明 夏风 曾炳坤 陈丽玲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广州 510260)
戴南洲 许继葵 张桂燕 王晓兵 罗红 陆国俊 刘毅刚
(广州电力工业局电缆管理所 广州 510310)
何建平 李庆生 祝永亮
(广州市番禺区鸿福白蚁虫害防治所 广州番禺 511495)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摘要:采用
GB/T2951.38实验群体法对11种高压电缆护套进行抗家白蚁蛀蚀性能测定。结果为家白蚁对11种护套层试片蛀蚀等级为I级。根据白蚁蛀蚀电缆护套的原理,结合运行电缆生产的经验,建议进行GB/T2951.38蚁巢法的测定,进一步完善国标提出的产品试验标准。
关键词:家白蚁 电缆 蛀蚀
白蚁对电缆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外,1986年就曾报导铅包电缆被白蚁咬穿的例子。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埋地电缆遭受白蚁危害引起的故障约占电缆故障总数的60~70%,轻者使电缆护套绝缘电阻降低,重者蛀穿外护套使水份浸入电缆金属部份,甚至释放蚁酸腐蚀金属,威胁电缆的安全运行。
为了使电缆安全运行,我国不但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电缆材料防白蚁的研究,而且在1986年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线电缆白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以保证电缆研制、生产、使用按国标要求的抗白蚁性能标准进行。广州电生[2001]40号文《关于颁发布广州电力工业局<110KV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订货技术条件>(修订版)的通知中》,已明文规定:电缆的防白蚁性能应满足GB/T2951.38实验群体法I级蛀蚀标准。
为此,我们于2001年~2002年对11种电缆耐白蚁蛀蚀性能进行了测试。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电缆样品:电缆样品11个,由广州电缆管理所提供。
2、家白蚁: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蚁害组实验室内饲养的健康工蚁。
3、巢叶:取自未用过灭蚁药挖出的家白蚁主巢。
(二)试验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51.38《电线电缆白蚁试验方法》之二,即实验群体法。具体方法如下:
1、将家白蚁巢片切成5~10mm的碎片,置120。C的烘箱中烘1小时后,取150g干巢碎片放入100mm×100mm的饲
养缸内,加入90ml的蒸馏水后加盖,置40~60。C的恒温箱内,待巢叶片均匀受潮后取出冷却待用。
2、各供试电缆取90mm3段,分别置于培养缸内,每缸供试一段电缆,外露约1/5。
3、每缸分别放入家白蚁工蚁10g于室温20-26。C(天气冷时用暖风机加温)下试验。
4、每周检查一次,记录白蚁活动情况。当缸内白蚁全部死亡或时间已达3个月,即结束观察,取出供试电缆样
品,检查白蚁蛀蚀状态。
5、为检验试验白蚁的活力,另设对照,对照缸内放入松木板。
二、结果
白蚁在供试电缆培养缸内存活时间短为35天,长为90天(还未死亡),但在试验时间结束后检查,各个样品均未被白蚁蛀蚀,情况见下表:
序号 类别 | 样品名称 | 型号 | 生产厂家 | 白蚁存活(天) | 蛀蚀状态 |
1 | 西盘二线 | 630/110kv | 皮拉里 | 1个 90天 2个 56天 | 未见蛀蚀 |
2 | 罗伍线 | 500/220kv | 古河 | 2个 42天 1个 49天 | 未见蛀蚀 |
3 | 罗麓线 | 630/220kv | 三菱 | 2个 84天 1个 42天 | 未见蛀蚀 |
4 | 天麓线 | 630/220kv | 古河 | 1个 49天 2个 84天 | 未见蛀蚀 |
5 | 瑞怡线 | 630/110kv | 主友 | 2个 77天 1个 84天 | 未见蛀蚀 |
6 | 天林线 | 630/110kv | 阿尔卡特 | 2个 77天 1个 83天 | 未见蛀蚀 |
7 | 瑞茗线 | 630/110kv | 沈古 | 1个 63天 2个 70天 | 未见蛀蚀 |
8 | 石林线 | 630/110kv | 阿尔卡特 | 1个 70天 2个 84天 | 未见蛀蚀 |
9 | 员东线 | 500/110kv | 三菱 | 3个 90天 | 未见蛀蚀 |
10 | 谭石线 | 800/110kv | 红旗 | 1个 70天 1个 77天 1个 84天 | 未见蛀蚀 |
11 | 赤赤线 | 800/110kv | 鲁能 | 3个 90天 | 未见蛀蚀 |
三、小结与建议
从试验结果看,白蚁在供试电缆各培养缸内存活时间不同,其中罗伍线样品培养缸中,3个重复在35天后白蚁逐渐死亡,至42天,全部白蚁死亡;天麓线有1个重复42天白蚁全部死亡,罗麓线样品中有1个重复,42天白蚁全部死亡,1个重复49天白蚁全部死亡;西盘二线样品中有2个重复56天白蚁全部死亡。其余各个样品白蚁死亡时间63-90天。但不管白蚁在供试缸内存活时间长短,后检查供试样品均未见被白蚁蛀蚀齿痕。而对照缸内的松木块被白蚁快速蛀食,因此,本试验结果可以认为,被检测的11个电缆样品,具一定的耐白蚁蛀蚀的性能。
根据国标GB/T2951.38实验群体法:评定家白蚁蛀蚀等级为I级。但据本实验室以往曾用同样的方法测试通讯电缆护套抗白蚁蛀蚀,结果为电缆试片未见白蚁蛀蚀痕迹,评定等级为I级,但采用巢位法实验,经半年时间样品两端已有明显的蛀蚀痕迹。因此认为群体法试验结果,对检测电线、电缆耐白蚁性能还不十分完善,建议进一步用巢位法测试,以取得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以便为电线、电缆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应用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电线电缆白蚁试验方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51.38-86。